最近更新: 2007-05-11

談核心能耐之聚焦

當我在閱讀同人的《企業邊緣決定企業策略》時,有些內容我一直覺得很奇怪。雖然我們的論點沒什麼不同,但就是有一些差異梗在那裡。

我想了一下,我們的差異主要在最後一段。同人說:維持動態的穩定及平衡狀態,而非固守僵化死寂的靜態平衡狀態。邊緣決定策略,我們更可以說,核心表現在發生於邊緣之自我組織的能力以回應外界變化,若不明此理,卻只想固守核心掌握一切時,核心已然失焦。同人似乎把我說的「掌握競爭優勢」理解為「維持在穩固的靜態平衡」環境。或者該說大多數人會把「掌握競爭優勢」這句話作此理解。這更符合我所見所聞。掌握競爭優勢這句話已經有不少人說過,但我確實看到更多聽者把這句話理解為尋求穩固的靜態平衡。

就我理解,我跟同人的科哲觀看來不相同。《老子》有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受此影嚮,我的科哲觀特別注重「自知者明」這一點。所謂自知,在眾多學科中都有探討。在生物學中,他們探討「後設認知」。在軟體編程中,我說是「自識能力」或 Reflection 。它們都顯示一個個體了解自己的能力與不足之處、對自我的反思等等,是一種複雜的思考能力。

我以為「自知」並非個體會去積極行使的能力,因此個體對自我的了解與認識經常是不足的、錯誤的,甚至被自己特意扭曲以迎合自己 (真誠面對自己叫「自知」,矯飾自己的叫「自戀」)。斯此之故,我強調個人要自知。對企業經營,則強調經營者要認真地認識整個企業內容,不是憑片斷感覺或是跟風學大師。我說的聚焦核心能耐,可喻為用探照燈從四面八方探索自己,而不是拿根小爉燭晃一下。唯有如此,才能認清自己所在的環境,才有可能迅速回應環境的變化。

上述內容或許抽象。XP/Agile method 說我們要善用譬喻。我就舉夜行小徑一例為喻。

當深夜我走在路上時,如果有探照燈將我四週照得像白天一樣亮,則即便道路坑坑洞洞,我依然可以健步如飛、如履平地。若我只拿了一根小爉燭,則我勢必走的跌跌撞撞,甚至路邊竄出一隻小貓都會把我嚇得像竄出來的是一隻老虎。這都是因為我沒有聚焦在自己跟週遭環境,所以沒有辦法在最短時間內掌握各種變化資訊。

還有一點。如果一個人身邊的探照燈愈強愈多,則他的視線範圍也愈大。亦即當一個人的自知能力愈好,往往他的視界也愈寬廣。是以「自知者明」。這在生物學上也得到了很好的證明。

我說掌握核心,同人說注意邊界。核心與邊界似乎是相對立的字眼,或許因此會誤導旁觀者因為我和同人的論點對立。其實若按我的說法,一個人的自知能力愈好則視界愈寬廣。換成同人的說法,就是他的邊界愈明顯。兩人談的是同一件事。所以我一開始就說我們的論點沒什麼不同。

樂多舊網址: http://blog.roodo.com/rocksaying/archives/3237085.html

樂多舊回應
inpines@gmail.com(同人) (#comment-10374081)
Fri, 11 May 2007 18:18:34 +0800
Hi 石頭成,

我知道我們說得正是同一件事,我那句話是對 windlove 說的,我擔心的正是把策略看成「尋求穩固的靜態平衡」,您可以看到我隨後引用您的失焦的競爭優勢的看法便可知道您我想法並沒有太大的不同。
HACGIS@gmail.com(tokimeki) (#comment-10381105)
Sat, 12 May 2007 10:15:37 +0800
你的譬喻少了一塊,也就是自身的「反應能力」,或者我更喜歡用「趨吉避凶能力」來稱之。

如果「衝擊」的「力量」很大,根本是無差別的攻擊,或者是有計畫、有針對性的向你而來,讓你避無可避,就算有探照燈看的一清二楚又如何?

所以我認為,我們在探討這類管理議題時,過份理性、過份忽略「運命」的影響,這其實是會有盲點的。
未留名 (#comment-10404501)
Mon, 14 May 2007 01:25:10 +0800
在生物學上,後設認知能力也牽涉到對環境變化的反應能力。不過就本文主題而言,說到生物學是扯遠了。

命運這種東西啊,我的態度就像對待生老病死一樣,是「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既然它們不可避免,又何必在意。所以只把心思精力放在個人所能理知的範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