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
13
2007
分類:
最近更新:
2007-07-13
反覆週期的長短只是結果,關鍵是使用者參與程度
同人針對我的《敏捷方法實務研討會會後筆記3》寫了篇評論。確實,週期的長短並不是關鍵。因為以「日」為單位的反覆週期,是敏捷方法重視使用者參與,將使用者拉進開發工作之後,自然而然就會發生的必然結果。敏捷方法則透過密集的溝通行為,一舉將反覆式開發的週期縮短到以「工作天」為單位
(敏捷方法實務研討會會後筆記3)。
在強調使用者參與的敏捷方法中,將這兩者分開是很奇怪的事
。試想,如果使用者就在開發團隊旁邊,看著開發團隊設計、測試,卻要使用者兩個星期後才回饋需求變化,這豈不怪異?當使用者就在開發團隊身旁時,看到使用介面設計不符預期設想,當然要反應變化。看到開發團隊的測試案例中,有疏漏的情況,或是資料不符實際情形時,當然也要立即反應。使用者在看到問題時,不但會立即反應,更想要儘快看到修正結果。在使用者高度參與的情形下,反覆週期自然就會縮短到以工作天為單位。反覆週期變短只是結果,關鍵是使用者參與的程度。
同人的評論重點,則是他所看到的一個反面意見,即有些人把「反覆週期要很短」當成實踐方式,以為這將造成程序員為趕進度而破壞工作紀律。這是那些人見樹不見林的印象。敏捷方法對程式紀律的要求其實非常高。為了要趕上「較短的週期」而要求 programmer 趕工而不顧程式碼的結構性,仍是大忌
(敏捷編程個人感想)。再者,當使用者就在開發團隊旁邊看著時,開發成員敢亂搞一通嗎?在使用者「貼身防守」的情況下,開發紀律豈能不好。
樂多舊網址: http://blog.roodo.com/rocksaying/archives/3653041.html
樂多舊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