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2015-12-04

學習 ECMAScript/JavaScript 6 - var, let 和 const

各位,又到了文字訓詁時間。在介紹 let 之前,我們需要先區分 blockscope 這兩個字在程式語言中的含義。ECMAScript/JavaScript 是 C 式語系的一枝,但是它對 blockscope 的定義,與大部份 C 式語系的語言不同。

block 就是區塊,是程式文章中的一塊獨立段落。 C 式語系中,由 { } 包起的內容就屬於一個 block (區塊),而在區塊之中還可以有小區塊。層層區塊組成文章的巢狀結構。在程式語言的演進歷史中,這是一個重要的足跡。伴隨著區塊而來的還有稱為 scope 的變數活動範圍、或稱作用域的觀念。程式語言用變數活動範圍劃分各個變數的可用範圍,讓符號名稱可以在不同的活動範圍中繫結不同的變數,也才有現在的區域變數常識。在計算機概論中,scope 通常也被視為 context

區塊和活動範圍

在 C 式語系的通則中,一個區塊(block)就等於一個活動範圍(scope)。我在程式文章的任何地方寫下一對 { } 就是在此劃出一個新的活動範圍。例如下面的 C 語言範例,我在 main 區塊中,又寫了一對 { } 劃出一個小區塊,亦即一個新的活動範圍。所以我可以在這個小區塊中再宣告一次 i 。符號 i 在這一大一小兩區塊中,分別繫結兩個不同活動範圍的變數。所以小區塊中令 i 為 1 的敘述,並不會影響到大區塊的 i 值。一前一後的兩行輸出指令,也就分別輸出 1 和 0 兩個結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gcc -o $@ $<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i = 0;

    {
        int i = 1;
        printf("inner scope: %d\n", i);
    }

    printf("main scope: %d\n", i);
    return 0;
}

如果你把這個 C 語言範例中的第8行和第11行的角括號拿掉的話,編譯器會直接告訴你重複宣告變數。

但是同樣的想法,用在 JavaScript 就錯了。先看看下面的 JavaScript 範例:

{
    var i = 0;

    {
        var i = 1;
        console.log("inner block: ", i);
    }

    console.log("host block: %d", i);
}

前後兩行都顯示 1 ,也就是在小區塊中第二次宣告 i 並賦值為 1 的敘述,其實作用在第一次宣告的 i 身上。這表示在 JavaScript 中,區塊並不等於活動範圍。一大一小兩區塊的 i 都繫結到同一個變數了。

JavaScript 的範圍定義

在 ES6 之前的 ECMAScript 規範中,對於 scope 的定義只有兩種,一為全域活動範圍(global scope),一為函數活動範圍(function scope)。你每定義一個函數,就會建立一個屬於這個函數的活動範圍;不在函數內的資源就屬於全域活動範圍。ECMAScript/JavaScript 並沒有採用區塊即活動範圍的定義。所以像 C 語言那樣的區塊用法,在 JavaScript 中就是錯的。

ES6 以前,也只有 var 一種變數宣告方式。它的用途和函數活動範圍有關。在函數內以 var 宣告的變數,僅限函數活動範圍內可用,外部看不到。而沒有用 var 或在函數外宣告的變數,就屬於全域範圍了。var 是看函數,而不是區塊。所以像下列從 C++/Java/C# 使用者帶來的使用習慣,其實在 JavaScript 中皆無預期效果,甚至會是 bug 。

function func(ar)
{
    for (var i = 0; i < ar.length; ++i) {
        // do something.
        for (var i = 0; i < 10; ++i) { // bug in javascript
            console.log(i);
        }
        console.log("ar %d => %d", i, ar[i]);
    }
}

let

隨著函數式編程技巧大量地應用在 JavaScript 工作,人們漸漸感到原本的活動範圍定義不夠用了。操作變數時常常無意中碰觸到預期區域以外的變數。人們需要一個更區域、更細小的變數活動範圍。於是過去僅被少數瀏覽器實作的 let 語法在 ES6 被定為正式規範。

letvar 不同之處在於它帶來了以區塊為活動範圍的定義。在 ES6 中,你可以在 for 區塊、if 區塊、或者是不帶任何控制目的純區塊中,使用 let 宣告以區塊為活動範圍的變數。因此若將前述兩個 JavaScript 的範例程式碼中以 var 宣告的變數全改為以 let 宣告,就會跑出正確的結果。

事實上, ES6 規範的 let 語法帶來的是全套 C 式語系的通用規則。除了以區塊為活動範圍的效果外,它還有下列 var 沒有的效果與限制:

  • let 禁止在同一活動範圍中再次宣告相同名稱的變數。var 會無視第二次宣告,只管指派變數值。但 let 視為重複宣告的語法錯誤。
  • let 禁止在宣告變數之前就使用它。
  • 在全域範圍以 let 宣告的變數,不會成為全域個體(global object)的屬性。但以 var 宣告的變數同時也會是全域個體的屬性。因此 let 變數是真正的區域變數,你用 module 或其他方式載入的程式碼看不到那些 let 變數。註: 在瀏覽器中運行的 JavaScript 之全域個體一律是 window

const

在 ES6 之前,JavaScript 並沒有常數這種東西。大多數時候,人們會按照命名慣例,將一個全部以英文字母大寫表示的變數當作一個常數。小心留意不將它們放在左值。但是一個還沒接觸命名慣例的初學者,隨時可能搞砸它們。

所以 ES6 也增加了 const 這個定義。凡是用 const 定義的符號,其繫結的內容僅能在定義時設定初值,之後不允許再改變。這就是常數了。試圖改變 const 常數的敘述,都是語法錯誤。除此之外,const 的語法限制和 let 相同,不允許重複宣告、不允許宣告前使用。

const 常數還有一點要注意,它可以在定義時計算初值。所以定義時的初值部份不限定為字面內容,而可以使用變數或函數等運算敘述。若初值部份用了變數或運算敘述, JavaScript 會將計算結果作為初值。即使你之後改變了那個變數,也不會影響 const 常數的內容。

const PROGRAM_TITLE = "hello";

const MAX1 = 1;

let i = 100;
const MAX100 = i + 1; // 計算 i+1 之現值後存入,故為 101

i += 20;
console.log(MAX100); // 仍為 101

const AR = [1,2];
AR.push(3);
console.log(AR); // Firefox: 改變了... 我不確定這是否為 bug

雖然 const 並不要求符號名稱全大寫,但繼續依循這個命名慣例仍然是件好事,可以提高可讀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