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2006-10-01

學習《老子》,當從科哲觀與方法論著手

Dear Chiang

老子道德經乃影響法家深遠之重要典籍,本欲瞭解其內涵,但卻不知如何切入,您在文章中提及,應先從『道經』部分著手,在此需請教的是,我應如何學習到正確的道經內涵,學習道德經是否也有一套學習方法論可加以運用呢?

用現代研究方法的術語來說,道經是科學哲學觀及方法論,德經是研究方法與實踐。韓非解老,先解德經後解道經,蓋法家重實務,且法家的科哲觀與道經已有所偏差。我以為法家思想,就是在對人心的所欲以及對道的認識這兩方面,走叉了路。例如我在「『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在經濟思想上的誤解」一文中,便認為若從統計實證和歷史主義的方法論,則《老子》將成為國家權力高度涉入的法家主張。一解之差,道法兩家。所以我主張必須先從科哲觀與方法論著手。

學習途徑百家皆同,兩個詞:深度及廣度。

深度:古云「直讀本書」。最好閱讀原著,少讀注釋。《老子》版本眾多,最好不要只看一種版本,要多加比較。有些東西,就會從這些差異中突顯出來。See also: 我讀《老子》一書的方法

廣度:在經濟學中有一句俗話,「一個好的經濟學者,他必須知曉數學、歷史學、哲學、物理學、心理學、法律學…」,這就是廣度。拓展廣度的捷徑是從各學科的「思想史」著手,以道家思想而論,東西方歷史通史、經濟學思想史、法學思想史、政治學思想史和東西方哲學思想史是必要的。

《老子》畢竟不是文學作品,而是對上千年歷史與知識累積而來的社會變革經驗,進行抽象化論述的科學著作。多接觸各類社會科學著作,必將有所助益。

樂多舊網址: http://blog.roodo.com/rocksaying/archives/2220916.html

樂多舊回應
未留名 (#comment-3178045)
Mon, 02 Oct 2006 09:03:57 +0800
亦有同感,受教受教。
未留名 (#comment-3465524)
Tue, 31 Oct 2006 23:38:38 +0800

方法論與研究方法, 其中間探討的不都是研究的方法的嗎? 不知其最主要差異點為何處呢?


「研究方法」只是工具,「方法論」則是研究方法的理論。

舉例來說,統計實證研究法是臺灣學術圈的主流研究方法,在這個研究方法下,講的是如何設定變項、如何設計問卷、如何統計數據。在學習研究方法的過程中,已經假定這種研究方法的結果是可信的了,不要你去質疑這個方法。

但學習方法論時,則會去質疑統計出數據後憑什麼認為數據和研究對象有關係,要討論為什麼這樣的結果是可以信賴的,甚至從根本上質疑統計方法的適用性。「道可道非恆道」,老子開章這句話意涵深遠,而對方法論來說,這是點明面對研究方法、習慣、主流思想等等被個人於不自覺狀態下接受為「事實」之事物的態度。你以為是「事實」的事物,真的是「事實」嗎?

我個人認為,透過現代的社會科學系統,確實有助於理解老子一書的內容。然而道術一為天下裂,現代的社會科學系統也是處於百家爭鳴的局面,如果接觸的內容不夠廣泛,偏於一家,也可能會妨礙老子思想的理解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