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2007-01-22

徵程式工程師,月薪六萬,每天工作16小時。你做不做?

今天看了獨孤木《我想離職 但也想當好人》一文,剛好跟我的經驗有些雷同。

我離開上一家資訊軟體公司時,用的理由基本上是獨孤木說的「擔心你健康,很怕你常時間熬夜加班,會過勞而死的母親」。另外還加上一些別的理由,例如對公司文化不適應。嘿,所謂公司文化就是唯「微軟」是從,除了 Visual Studio XXX 以外不知其他工具,除 ASP, .Net 外不知其他技術。我在《為什麼程序員不用版本控制工具?》說的就是我碰到的情形。我在 Open source 界混太久了,還真無法退化去適應這種封閉文化。

Anyway, 我離開後又試著找了幾個程式工程師的職缺應徵,結果大同小異。其中一間的面試過程讓我印象頗深。我問對方 (似乎是開發小組的leader職級):「貴公司是採用哪一套軟體工程流程?」他一聽之下還頗為疑問反問我是指什麼?我就補充說是 RUP 還是 CMMI 。結果他頓了一下後回答「我們用 UML 」。答非所問。 UML 只是一種模型語言,而不是軟體工程流程,既然觀念上就錯了,顯然這公司沒有導入軟體工程。我一聽就知道又是一個土法鍊鋼,「責任無限制」,加班過勞不償命的地方。上頭沒有軟體工程管理,那麼交付給底下工程師就是一個籠統到可以無止境的工作項目,也就成了「責任無限制」。

接著對方提到薪水的事,他說我寫的起薪會不會太少,才二萬五?這職缺的行情起薪至少三萬起跳的。他一說完,我嘴角就微微上揚。我可不是想到加薪而笑,而是我要忍住不吐槽啊。我想吐槽什麼呢?我想說「有錢也沒命花。」是啊,天天加班,回家只剩吃飯睡覺,哪有時間花錢?有錢也拿去看病顧身體了。獨孤木說『我媽媽要我考慮辭職,因為她覺得我都長時間熬夜,眼睛不斷看電腦,每天為公司工作十八個小時,身體會受不了。而且一個月才領個六萬塊,去看醫生的錢都不夠了。』 這句話其實很貼近我的經驗。

提醒各位想當程式工程師的朋友,進台灣的資訊軟體業可要做好心理準備。我求職的結果?當然是沒去啊。回到百貨零售業當 MIS 去了,天天準時下班,上班時間還有空上來寫部落格。

樂多舊網址: http://blog.roodo.com/rocksaying/archives/2662644.html

樂多舊回應
未留名 (#comment-3874091)
Tue, 23 Jan 2007 16:24:21 +0800
個人經驗呢?想要讓工作輕鬆一點,換個工作薪水對砍之後,赫然發現,薪水是對砍打對折了,不過工作量一點也沒有比較輕鬆,得不償失。超時工作似乎是這一行的宿命~
未留名 (#comment-3874264)
Tue, 23 Jan 2007 17:46:45 +0800
呃... 你這不是從一個火坑跳到另一個火坑了嗎? MIS 的工作應該沒有那麼苦命。

或許產業有別吧,有些公司之中,凡是跟電腦有關的事都可以「等一等」。所以下午五點半以後的問題都可以「明天再說」,或是「通知負責的廠商處理」。所謂「通知廠商處理」就是丟給廠商的苦命程式工程師,讓他們加班改程式囉 XD
victor@ossii.com.tw(威豆) (#comment-3898942)
Tue, 30 Jan 2007 23:07:31 +0800
如果有一個公司希望你來參與,
建立 Open Source 的軟體工程流程
你願意試試看嗎 ?
未留名 (#comment-3901253)
Wed, 31 Jan 2007 19:58:51 +0800
你太抬舉我了。人貴自知,我不適合做這件事。

如果貴公司需要導入軟體工程流程,我個人認為 Agile method 比較適合 Open Source 的文化。至於如何做,坊間上有愈來愈多書籍出現,多參考就是。我手上有本博碩出版的「eXtreme Programming 理論與實務」,篇幅適中,主要是實務經驗,而不強調理論與工具。
victor@ossii.com.tw(威豆) (#comment-3904738)
Thu, 01 Feb 2007 19:48:30 +0800
我們不是要理論的人啊 ...
我們要組成能夠去實踐的團隊 !!
看到很多中小學已經有很多老師願意投入 OSS 程式開發,
但到現在還是非常沒有組織 ...
照這樣下去, OSS 永遠是 Just for Fun !!
如何成為具有關鍵性的角色呢 ?
我們期待更多有心人投入 ...
未留名 (#comment-3906882)
Fri, 02 Feb 2007 01:34:01 +0800
你很有心,但似乎想得太嚴肅。
只要我用得到的軟體,而且我能動手改的,我就會投入。當然啦,那些封閉原始碼軟體已經把我排除在外,我也就不會投入了。

我想認真回應,所以另寫一篇文章,請見《運用訊息溝通網絡及軟體工程方法建立開放源碼專案之個人淺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