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2010-10-11

《蝴蝶、斑馬與胚胎》讀記

雖然我是個生物學的外行人,但我看《蝴蝶、斑馬與胚胎~探索演化發生學之美》這本書應該是優秀的基因學入門書。然而,不知中譯本是否刪掉了註解,以至於作者在書中提到的一個名詞與概念,都缺乏進一步的解釋。如此一來,這本科普書的內容就顯得太專業了。一般人應該會像我一樣,讀起中間章節,感到一知半解。

我在閱讀本書時,總是透過軟體程式對 DNA序列進行聯想,因為它們給我的感覺是如此相似。如果將基因資訊比作位元組資訊,那麼 DNA 序列就是軟體程式了。對 DNA 序列的解碼工程就是對一個未知格式的執行檔二進位碼進行逆向工程,找出哪些內容是程式,哪些內容是資料。發生生物輪廓的工具組基因,就是軟體程序員在用的函數庫與樣板(libraries and templates)。

美麗心智

我的生物學基礎知識不足,更深入的基因學內容已經讀不懂了,中間的章節模模糊糊地看過。但是到了第十章討論「美麗心智」時,又讓我想起先前學習奧地利經濟學派時存在的一個問題:社會科學家對「心」這個議題的探討邊界要止於何處?是不是解決了它,就能銜接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

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將人的心理活動過程,稱為「先驗元範」(priori category)。認為它是經濟學研究的最後基礎(Ultimate)。

先驗的元範,不是天生的。正常的兒童,從他父母方面遺傳下來的不是任何元範、觀點或概念,而是心;心具有學習和形成觀念的能力。這種能力使得他成為一個人,一個行為人。

因為從人心的邏輯結構發放出來的先驗元範,使人得以發展一些理論,而這些理論的應用,幫助他在生存競爭中得以自保,同時也幫助他達成他所想達成的各種目的。

Mises,《經濟學的最後基礎》(夏道平 譯),p.39

一如數學公理,米塞斯相信先驗元範是經濟學中不證自明的公理(self-evident axiom)。因此他並不討論它。

海耶克(Friedrish Hayek) 對於「元範」的觀點則有所不同,他試圖從心理學探討米塞斯視為經濟科學最後基礎的心理活動過程。他在心理學方面的研究成果,總結於其著作《The Sencory Order》(感知的秩序),1952年出版。

不論是米塞斯所稱的「元範」(category)亦或是馬克思所稱的「階級」(class),都牽涉到人的心智中最基本的一項活動,即「分類」。馬克思沒有意識到「階級」就是一種價值活動,以致於他踏不進新古典經濟學的大門。

知覺總是一種解釋(interpretation),將來自感覺經驗的對象歸入一種或多種不同的類別之中。

陳奎德 引用內容,《海耶克》,p.115

《The Sencory Order》(感知的秩序)便是試圖解釋此一分類活動的秩序。海耶克的結論是:

我們可以解釋它[心理過程]據以運位的原則,但我們不可能對細節作出解釋,因為我們的大腦就是一個分類機構。每種分類機構都要比它所要分類的對象更複雜;因此,它永遠不能對自己進行歸類。人腦不可能解釋自己的細節。

Alan Ebenstein 引用內容,《海耶克》(姚中秋 譯),p.290

此書於1952年出版時,其內容幾乎不為人所理解。由於當時沒有人能與海耶克討論這本書所探討的內容,海耶克只能放棄這一方面的研究工作。

多年以後, IBM電腦科學家 Emerson Pugh 從另一方面入手研究,而得到同樣的結論:

若是人類的大腦簡單到我們可以了解,我們的認知能力就簡單到無法了解。(If the human brain was so simple that we could understand it, we would be so simple that we couldn't.)

Sean Carroll 引用內容,《蝴蝶、斑馬與胚胎》(王惟芬 譯),p.270

就《蝴蝶、斑馬與胚胎》所提及的生物學內容可知,現代生物學研究工具有了大幅提昇,我們知道大腦什麼地方解讀影像,甚至可以解碼 DNA序列。儘管如此,生物學仍未征服這一塊領域。我們還是不了解經濟學的最後基礎。

閱讀書目
More about 蝴蝶、斑馬與胚胎 More about 海耶克 More about 海耶克 More about 經濟學的最後基礎
樂多舊網址: http://blog.roodo.com/rocksaying/archives/14162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