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2022-10-05

使用 CloneZilla 指令列工具批次生產相同配置的業務用磁碟

標題說的業務用磁碟是指多顆具有相同分割區配置,安裝 Linux 作業系統和客戶業務軟體,用在大量裝機場合的磁碟。 此外,本文情境還將面臨分批採購、後續替換等狀況,故使用的磁碟會是不同型號、不同品牌、甚至標示容量也不相同。

CloneZilla 的磁碟對拷功能雖然可以直接複製分割區配置,但一般情形僅限兩顆磁碟實際容量一致或目的磁碟容量較大的情形。 為了能複製到不同容量的磁碟,本文情境的分割區配置並不會用滿整顆磁碟的容量。 實務上可能只配置 30GB 左右,以便複製到 32GB 或更大容量的磁碟。 這種分割區配置方式適合使用於 eMMC, CF卡, USB隨身碟, SSD 這一類的儲存媒體。

這種做法,我以前也用在 Raspberry Pi 上。可以參考我這篇 產生指定容量的 Raspberry Pi SD 卡磁碟映像

2022-10-05: 大幅改寫,改以磁碟為複製單位,而不是分割區。

說到批次生產,使用指令列工具還是比較方便。 CloneZilla Live 已經包含下列指令列工具,進入指令列模式後可用。 Linux 散佈套件的基礎安裝工具中也會包含這些 (除了 ocs-onthefly 和 ocs-sr)。

  • fdisk
  • parted
  • sfdisk
  • sgdisk - 專用於 GPT 磁碟的工具。
  • tune2fs
  • uuidgen - 可以隨機產生一個 UUID 。
  • ocs-onthefly - Clonezilla 工具。
  • ocs-sr - Clonezilla 工具。
本文所有指令,都需要 sudo 。只是指令範例省略不寫。

查看磁碟資訊

以第一顆 SATA 磁碟 (/dev/sda) 為例。

$ sfdisk -d /dev/sda

輸出範例:


label: gpt
label-id: abcd

/dev/sda1 : ..... UUID=1234

label 欄是這顆磁碟的分割區表格式。gpt 自然是 GPT 格式。至於 MBR 格式則是顯示 dos

但 fdisk/sfdisk/sgdisk 等工具只會列出 Disk UUID 和 Partition UUID 。 我們還需要知道 Filesystem UUID 。 EXT2/EXT3/EXT4 檔案系統可用 tune2fs 配合選項 -l 查看 Filesystem UUID。例如:

$ tune2fs -l /dev/sda1 | grep UUID

註: 一般用 blkid 查看。但碰到修改 UUID 的場合, blkid 會顯示修改前的 UUID 。後面章節會提到需要修改 UUID 的理由。

儲存與複製分割區表

只複製分割區表,不含分割區內的檔案。 這是為了讓兩顆磁碟的分割區配置保持一致。 手動操作 fdisk/sfdisk/sgdisk 等工具時,以 MB/GB 為單位的分配方式實際上並不能保證分割區配置一致。

CloneZilla 複製磁碟時,加上參數 -k0 就會幫使用者複製分割區表。

分割區表格式分成 MBR 和 GPT (GUID Partition Table) 兩種。 使用的工具不一樣。

GPT 格式

假設來源 (SOURCE) 為 /dev/sda ,目的 (DEST) 為 /dev/sdb 。

查看磁碟目前的分割區表:

$ sgdisk --print $SOURCE

清除原分割區,產生新的空白分割區表:

$ sgdisk --clear $DEST

儲存分割區表為一個備份檔:

$ sgdisk $SOURCE --backup=partitions-info.sgdisk

讀入備份檔的分割區表,寫入目的磁碟:

$ sgdisk --load-backup=partitions-info.sgdisk $DEST

直接複製 SOURCE 的分割區表到 DEST:

$ sgdisk $SOURCE --replicate=$DEST

隨機設定新的 Partition UUID:

$ sgdisk -G $DEST
MBR 格式

假設來源 (SOURCE) 為 /dev/sda ,目的 (DEST) 為 /dev/sdb 。

查看磁碟目前的分割區表:

$ sfdisk -l $SOURCE

儲存分割區表為一個備份檔:

$ sfdisk -d $SOURCE > source-partition-table.sfdisk

讀入備份檔的分割區表,寫入目的磁碟:

$ sfdisk $DEST < source-partition-table.sfdisk

直接複製 SOURCE 的分割區表到 DEST:

$ sfdisk -d $SOURCE | sfdisk $DEST

為磁碟隨機設定新的 Disk UUID:

$ sfdisk --disk-id $DEST $(uuidgen)

為分割區隨機設定新的 Partition UUID:

$ sfdisk --part-uuid $DEST $partN $(uuidgen)

磁碟對磁碟複製

使用 CloneZilla 的指令列工具 ocs-onthefly 或 ocs-sr 。

共同參數說明:

  • -batch : 批次處理模式。不會向使用者確認任何事項。
  • -icds : 不檢查目的磁碟的容量是否大於等於來源磁碟。本文開頭就說過使用情境必須加上此參數。並且特意控制過,不會有目的磁碟容量不足的狀況。
  • -k0 : 複製來源磁碟的分割區表到目的磁碟上。
  • -f {來源分割區} : 這裡用的分割區名稱不需要包含 /dev 。
  • -d {目的分割區} : 格式同上。
  • -p true : 操作完後回到命令列。

配合參數 -icds 的前提是磁碟分割區配置並不用滿整個磁碟。 如果分割區配置容量就超過目的磁碟總容量,則在目的磁碟上建立分割區表時就會失敗。

使用 ocs-onthefly 直接磁碟對磁碟複製

假設來源為 sda ,目的地為 sdb 。

$ ocs-onthefly -batch -icds -k0 -g auto -e1 auto -e2 -j2 -r -sfsck -p true -f sda -d sdb

參考ocs-onthefly 手冊

使用 ocs-sr 從備份影像檔複製(還原)

假設目的地為 sdb 。備份影像檔放在 /dev/sdc2 的 backup-disk-img 目錄。

ocs-sr 要求備份影像檔目錄一定要是 /home/partimag 的子目錄。 所以要先將存有備份影像檔的儲存設備掛載在 /home/partimag 目錄。

$ mount /dev/sdc2 /home/partimag
$ ocs-sr -batch -icds -k0 -g auto -e1 auto -e2 -j2 -r -p true restoredisk backup-disk-img sdb

參考ocs-sr 手冊

分割區對分割區複製 (不使用)

以分割區為複製單位時,目的分割區必須存在且已經格式化。 對於一個全新磁碟來說,操作比較複雜。 改成以磁碟為操作單位時,就不必考慮分割與格式化了。 而且我還碰到 clonezilla 提供的指令不能用的狀況。就是下面這一條指令:

$ /usr/sbin/ocs-onthefly -e1 auto -e2 -r -j2 -sfsck -k -p true -f sda1 -d sdb1

這個指令範例是我執行 CloneZilla UI 操作時,它告訴我的指令。

我用 UI 操作就成功。但我使用這行指令時,卻會出現下列錯誤訊息:

Variable tgt_d is not assigned in function do_d2d_local_restore.
Program terminated!

我懷疑 CloneZilla UI 提供的指令是不是漏了參數。

批次處理範例

設母片前兩個分割區是 EXT4 檔案系統,第三個分割區是 Swap 。 並且已知母片第一個分割區的 Filesystem UUID 是 “1234-5678”。 批次作業將檢查來源的 UUID ,以免操作方向相反而失去母片。

這個 shell script 執行時要提供兩個參數,分別指出母片和目的地的檔案名稱。 例如 sda 和 sdb 。


#!/bin/sh

if [ "$2" = "" ]; then
    echo "Usage: <SRC> <DST>"
    echo "example: clone-disk sda sdb"
    exit 1
fi

SRC="$1"
DST="$2"

# 檢查 SRC 是否為母片
tune2fs -l /dev/${SRC}1 | grep 1234-5678
if [ $? -ne 0 ]; then
    echo "$SRC is not original disk."
    exit 1
fi

echo "Data in ${DST} will be lost. Press Ctrl+C to break operation else continue."
read K
if [ $? -ne 0 ]; then
    exit 0
fi

# clone disk
ocs-onthefly -batch -icds -k0 -g auto -e1 auto -e2 -j2 -r -sfsck -p true -f $SRC -d $DST

# 隨機設定新的 Partition UUID:
sgdisk -G /dev/$DST

echo "Done."

啟動問題

  1. 雖然重設了新的 Partition UUID ,但 Filesystem UUID 沒改。
  2. 磁碟複製之後,兩邊的 Filesystem UUID 相同。

兩顆磁碟分別上線,皆可正常啟動作業系統。 然而兩顆磁碟同時上線時,作業系統可能會隨機挑選分割區掛載。

因為 fstab 目前普遍採用的設定方式是認 Filesystem UUID 掛載。 必須指定新的 Filesystem UUID 才能讓作業系統正確掛載分割區。

例如兩顆磁碟的分割區與檔案系統 UUID 如下:


sda1 UUID=root-1111 PARTUUID=part-a111
sda2 UUID=home-2222 PARTUUID=part-a222

sda1 UUID=root-1111 PARTUUID=part-b111
sda2 UUID=home-2222 PARTUUID=part-b222

fstab 的內容是:


UUID=root-1111  /
UUID=home-2222  /home

啟動後,實際掛載情形可能是下列排列組合:


/       /dev/sda1
/home   /dev/sdb2

或者:


/       /dev/sdb1
/home   /dev/sda2

如果需要兩顆磁碟同時在線,解決方案有兩種。

第一種, fstab 第一欄改用 PARTUUID 而不是 UUID 。

UUID 依 Filesystem UUID 掛載。PARTUUID 則依 Partition UUID 掛載。

第二種,修改 Filesystem UUID 。

EXT2/EXT3/EXT4 檔案系統使用 tune2fs 指令。例如:

$ tune2fs -U random /dev/sda1

選項參數 random 會隨機產生一個 UUID 。

Swap 分割區則使用 mkswap 指令修改 Filesystem UUID 。 假設 Swap 分割區是 /dev/sda4 ,配合 uuidgen 工具,可下指令:

$ mkswap --uuid `uuidgen` /dev/sda4
資源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