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談 ICOS 2003
由於旅費問題(沒錢之意),我只去參加了第二天的議程。夜裡來、夜裡去,一日來回客運車上睡。車站的長椅,我只小坐了一小時休息。
如果要舉個窮學者的例子,我大概就是最落魄的那種了,參加研討會,還要看對方有沒有提供便當,有茶點就吃,有東西就拿 (今年的包包很實用),最好是不用報名費。今年的 ICOS 恰好符合以上諸多優點。希望今後也能維持啊。
ps. 幸好我不待在學術圈(想待也待不了),落魄學者名單上(如果有這種名單),應該不會有我的名字。研究經費,那是啥?國科會,那又是啥?好陌生的名詞,跟我的關係真遙遠。誰叫我不做實證研究。
趣事兩件:
1. 我報名時,是用暱名「石頭成」,結果我去報到時,報到處的小姐要拿名牌給我時,本來要唸出名字確認的,結果看到名牌上的名字,還楞了一下。我二話不說,伸手就拿過名牌,避免那位小姐要唸卻不知是否該唸出名字的尷尬。
2. 下午社群議程,發表「Linux Managing Model」的那位義大利人,讓我見識到了什麼叫做 義大利腔英文。叭叭啦啦,那音節全都連在一起了,正經八百的論文發表,用義大利腔英文一講出來,感覺像在說什麼風趣的事一般。
不過聽的人可苦了,像我的英語聽、說能力很差,帶腔調的英文那更是完全聽不懂了。 :p
要事:
1. 中文系統。
先請參考一下丁國傺的 CELL project:
http://cell.cs.uh.edu/computing/techroadmap.html
對於 CELL Project ,我曾提了一些意見,如「構形造字管理系統」,但我看了今年的中文系統座談後,發現早就有人做了嘛。中易系統跟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劃的內容。
我個人認為,他們提出的,不只是中文編碼的解決方案,更是未來真正的通用編碼的解決方案。現在的 unicode ,只不過是 ASCII 編碼法的擴充,仍然維持一字一碼的方式。然而他們提出的編碼方法,不再是一字一碼了,而是用一組編碼表示構字規則(order of the strokes of character),這種解決方案,除了仍然可以包含拼音系統、也能包含表音、表形的中文,甚至能包含古埃及、古馬雅象形文字 (我看要包含火星文、阿利安星文、喀林貢星文這些未知文字也沒問題)。
事實上,這兩種編法是可以相容的,例如 unicode 3.x 現有的 7萬多字維持不變,仍然是一字一碼 (視之為常用字),而超出這 7萬多字的字,就用構形造字規則編碼。
可惜,我快要當兵去了,暫時無能為力。不過,我更不希望兩年後回來一看,編碼技術仍然是一字一碼那一套... 要加油啊。
2. P2P 真是熱門啊。不過,與會者似乎太常拿 p2p 跟盜版問題開玩笑了,這對 P2P 技術的發展,不是個好現象。
雖然有篇「無伺服器的 P2P」 技術實作,但說到底,它並沒有什麼突破,如同會場那些人提問的要點一樣。還是要在程式中預設一組靜態IP (這跟伺服器沒兩樣),還是要有一個發佈點。
會場上,有人提到 ed2k, kazza 等等,但有一種 P2P 軟體沒人提到,那就是 BitTorrent。(其實我也不過是最近一、兩個月才在用BT)
我也不多說了,參考:
http://home.quicknet.nl/qn/prive/romeria/howto.htm
話說回來,好像人們都關注在 P2P 如何抓檔案或如何分享檔案的問題上。不過我反而比較想了解的是,P2P跟自發秩序的問題。
「自發秩序」才是真正的「無伺服器P2P機制」。以人的交易為例,我在這裡,他在那裡,兩人若不相識,如何開始交談?如何進行交易?如何形成市場秩序?
自發秩序: Hayek 用語,指的是市場秩序、市場經濟。
我在這裡(I am here),他在那裡(He is there): 存在(to be)就是被知覺,兩人如何互相知覺到對方,可不是件簡單的問題。如果我不知道某甲是誰、不知其電腦的IP,Domain name 等等(我對某甲一無所知),現在要我跟某甲的電腦連線,請問如何連線?那些有在研究 P2P 的人,應該很清楚這個簡單問題是如何難以解決。
真實世界中,並不是先有協定(protocol)後,才有行程間通訊(IPC)這些行為,而是反過來的。而這正是一開始最難解決的地方。
再者,自發秩序中的價格機制有個特色,就是用殘缺的訊息 (不只是訊息量少,甚至是不完整的訊息) 而能協同最複雜的生產過程,亦即可以協同全球十幾億人的生產動作。請想像如何協同十幾億台「不同步電腦」的運算動作,夠複雜了吧? Hayek 形容,價格機制就是把資源配置、轉換的訊息,壓縮成一組簡單的價格信號 (semphore of price),而能協同整個社會的生產過程。
舉個例子來說,當我在華爾街高喊「IBM, $100」時,有些人充耳不聞,有些人像發了瘋一樣地衝到我面前想賣出,有些人卻在另一頭開始買進 IBM 股票。「IBM, $100」這個殘缺的訊息,看似什麼都沒講,但它必定傳遞了什麼,才會改變了那些人的行為。
無伺服器 P2P 技術,第二個難解的問題在於,如何壓縮協商訊息、而且這訊息在表面上是殘缺的,以及如何判讀殘缺訊息。殘缺的訊息,不只代表了資料的減少,也代表了隱密性,因為只有高度關注於相關內容的對方,才能判讀殘缺訊息的意義,對其他人而言 (例如網管、監視者、喬治.歐威爾的「老大哥」) 卻是無意的雜音。
石頭成說:「如果 P2P 技術的研究者不懂經濟學或市場經濟,那麼他將花很長一段時間才會意識到『殘缺訊息』的問題;如果經濟學者不懂 P2P 技術,那麼他將花很長一段時間才會意識到自發秩序與價格機制的內涵。」
ref:
- * F.A. Hayek (1949), Individualism and Economic Order,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 * 海耶克 (1993), 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 遠流出版
3. Linux Managing Model. by Federico Iannacci
如果沒搞錯,他應該是從 FOOS 的軟體開發模式延伸出來的知識創造模式/思維方式。這又是 raymon 在《教堂與市集》中所說的 OSS 開發模式有關的模式。不過咧,我個人覺得 Popper 所提出的進化認識論的圖式,反而還更妙些。我個人比較關注在這一點上。
但另一方面,文中又提到 BitKeeper, CVS 這些版本管理工具,又會讓人聯想到 Linux 的源碼管理問題。從他的文章標題來看,他應該是想提出一種新的軟體開發模式,應該是他的主題。就好像從 結構化程式設計 演進到 OOP 時,導致軟體開發模式從瀑布模式 (water-fall model) 改變到快速雛型法一樣。
我認為,OOP 的開發模式是根基於個體/物件,而 Iannacci 想提出的開發模式,則是根基於... 源碼。
ref:
- * Karl Popper (1972/1989), 客觀知識(Objective Knowledge)
- * 施保旭 (1994), 個體導向技術導引, 資訊與電腦出版社
4. An Economic Theory of Free and Open Source Software: A Tour from Lighthouse to Chinese-Style Socialism. by Chiao
這篇文章,可能在當時的場合,除了作者本人外,只有我懂他講的內容 (也只有我問了一個問題,不是嗎?但由於語言問題,我只是簡單地問一下而已)。他談的經濟理論並不難懂,但要解釋,卻要花上一番功夫,或許我另外發一篇post好了 (如果有人想了解)。
經濟學上的燈塔(Lighthouse),這是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牽涉到兩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Samuelson 和 Coase),還有好幾個經濟學著名學者,例如 Hicks 、張五常(Steven Cheung)、 J.S. Mill,連 馬克思(Marx)、亞當.斯密 (Adam Smith)都寫上了。相關的經濟理論很簡單,但學者之間沒有共識,仍是個具爭議性的問題。
Chinese-Style Socialism,還是用中文說好了,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鄧小平南巡講話)。
我還沒有仔細看過 Chiao 寫的文章內容 (我看英文文章的速度很慢),但是我以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用西方學界的用語,也可叫做「功利主義式的社會主義」(這個詞算是我創的),以對比於「馬克思主義式的社會主義」。
ps. 「馬克思主義式的社會主義」和「功利主義式的社會主義」:前者的陳義過高,訴諸於一個難以達到的普世道德理想(幻想?)基礎之上,但後者強調誘因;前者是不懂邊際效用的計劃經濟學者,後者是懂邊際效用的計劃經濟學者。
用廠商理論來說的話,假設「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為零時,市場(market)與廠商(firm)之間沒有差別,所有資源配置皆在 pareto 最適曲線下。還有 MU1/P1 = MU2/P2 = ... = MUn/Pn (Gossen's Second Role)。
再來,假設 Transaction costs 在廠商外部不為零,但在廠商內部為零,則雖然廠商之間的資源配置不符 pareto 最適狀態,但廠商內部的資源配置仍然符合 pareto 最適。當廠商內部的交易成本為零時,在廠商內部,每一個資源擁有者(每一個員工)之利益配置,符合 MU1/P1 = MU2/P2 = ... = MUn/Pn。
接著,如 Chiao 所假設,當存在 copyright 和 trade secrecy (營業秘密) 時,就足以促使作者和商人互相結合成一個廠商 (不論是商人僱用作者,亦或是作者僱用商人),此時若廠商內部的交易成本為零,則作者和商人間之利益分配為利益最大化之狀態。
因此,盜版問題的解決方法,並不在於是否要設置更嚴苛的智慧財產權法令,而在於為什麼作者不雇用商人,或商人不雇用作者。(我不想在一篇post中打太多字,所以跳快點)
到目前為止的部份,我在我的碩士論文裡也有寫到,不過我是假設「著作人格權」和「營業秘密法」存在。我個人認為, Chiao 文中的 copyrights 應該改成 moral rights 會好些。
FOOS 反對設置重製、修改等限制,也反對專利,但卻支持人格權,也不反對用營業秘密法保護原始碼。所以設立這些法律的假設,並不違反 FOOS。而重製、修改等限制,屬於 copyright 的內容,所以我說 Chiao 假設的不應該是 copyrights ,而是 moral rights。
對於 public good 的觀點,Chiao 用「有、無」的變數型態表示 public good 的屬性(有排他性、無排他性),我卻是用「序數」的變數型態表示屬性(高排他性、低排他性)。他的財貨屬性值是看法律特性,我卻是看財貨的經濟特性。由於存在這些闡述差異,因此他說「FOOS is not necessarily a public good」,我卻是說「knowledge (FOOS) is not a public good」。
還有一點,public good (公共財[貨]) 在經濟學上是專有名詞,不要亂用。講句不客氣的,大會手冊第33頁就寫錯了。把「公有財產」(commons resources)寫成「公共財」(public good),這兩個是不一樣的。還有「公共領域」(public domain)和「公共財」可以說是兩種無必然關係的概念。
ref:
- * R.H. Coase (1988/1995), 廠商、市場與法律, 遠流出版 (這是一本論文集)
附帶一提: 我自認為我的經濟學觀點,傾向奧地利學派(Austrian School)。
>> 雖然有篇「無伺服器的 P2P」 技術實作,但說到底,它並沒有什麼突破,
>> 如同會場那些人提問的要點一樣。還是要在程式中預設一組靜態IP
>> (這跟伺服器沒兩樣),還是要有一個發佈點。
> 此言差矣,那些節點跟其他節點是完全一樣的功能,僅是首次連結時的預設節點而已,
> 這點已經跟 edonkey 之類的 server-client 架構差異極大。edonkey 的 server
> 負責進行檔案撮合,但是 apia 上面是所有節點協同處理,此點就是突破。
如果那些預設節點全部掛掉,那麼我這 peer 還有辦法知道其他 peer 的存在嗎?
edonkey 需要 server 負責檔案撮合;BitTorrent 需要發布 .torrent 以進行 seed 和 peer (seed 是指擁有100%檔案內容的peer)的撮合。apia 仍然需要預設一些 peer 的節點才有可能撮合我與其他的 peer 。就這一點而言,我認為 apia 仍無法突破以上限制。
>> 不過我反而比較想了解的是,P2P跟自發秩序的問題。
>> 他在那裡,兩人若不相識,如何開始交談?如何進行交易?如何形成市場秩序?
> 兩人交談用的是空氣媒介,網路世界中沒有任何免費而大量的媒介,
> 這才是最基本的問題,也是真實世界跟網路世界大大不同的地方。
不對喔。我並沒有假設這兩人的距離是多少。如果兩人之間的距離是100公里,那麼「交談」就變成是一項成本很高的行為了。再者,如果兩人的距離再近些,1000公尺,用空氣做為訊息傳遞媒介,雖然可行,但雜訊太多、訊號太弱,也使得以空氣為媒介之交談方式的成本大幅提高。
在這個世界(真實世界)和那個世界(網路世界)中,都沒有「免費而大量」的媒介。這個世界的 P2P 機制,遠比那個世界的難懂。我也有能力寫出一套P2P軟體,但我卻沒有能力寫出一套自發秩序模擬模型,因為我還無法解決我先前提到的兩個重要問題:
- 沒有通訊協定,如何連線。(若彼此一無所知,如何互相知覺對方的存在)
- 如何編碼及解碼殘缺訊息。
ps. 我漸漸地不願意用「真實世界」這兩個名詞了。我並不能肯定我們軀體所處的這個世界不是另一個世界的個體所創造出來的世界。我現在寧願用「這個世界」和「那個世界」來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