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2005-12-10

利用 Foobar2000 作軟體升頻器,將 CD 製作成發燒 DVD Audio

我在 Myav 上,看到有人提到,很多唱片公司會把以前的錄音,用更高的取樣率重製後再版成 CD, SACD 甚至 DVD Audio 。他就問有沒有辦法自己來做,自己重採樣,把 CD 轉成 DVD Audio ?

答案當然是可以,我們手上就有現成又方便的軟體升頻器 (Upsampler) ,那就是 Foobar2000 。有 foobar2000 的 diskwriter 功能,就可以把 44.1khz/16bit 的 CD Audio ,升頻後寫入成 96khz/24bit 的 WAV ,接下來就可以燒成 DVD Audio 了。

看我底下的實驗,各位就相信了。

第一步,製作音樂 CD 的 CD 影像檔

用 EAC 擷取音樂 CD 的 CD 影像檔。這部份我不多說了,請看EAC 備份 CD。製作完成後,將 CDImage.wav 交由 foobar2000 開啟。下圖是檢視 wav 的格式資訊,確定是 44.1khz/16bit 2ch PCM 的 CD Audio 格式。

1 利用EAC擷取CD影像檔,foobar開啟 CDImage wav,察看格式

第二步,使用 foobar2000 轉換

二之一、開啟 foobar2000 後,如圖設定 diskwriter 的內容。莫要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把握重點觀念:先把音訊送給 DSP 處理後,再寫入檔案。我們在此唯一要用的 DSP 功能就是 Resampler 。** 各位可以選擇要不要用 Dither 去改變聲音走向,這方面要自己一一去試聽後決定。聽說 XRCD 也運用了 dither 去增加音樂性。

2 設定 diskwriter , 24bit, 經過 DSP 處理(Resampler), 輸出為 WAV
  1. 輸出成 WAV ,方便後續再處理。其實也就是方便燒錄罷了。
  2. 選擇 24 bit depth, 取消 keep lossless sources at original bit depth。
  3. 使用 DSP 。

二之二、接下來跳到 DSP Settings ,啟用 Resampler (把 Resampler 加到 Active 欄位)。並設定目標採樣率為 96khz 。我個人是用 SSRC resampler ,各位自己憑喜好決定要用哪一個 resampler 吧。

3 啟用Resampler 升頻至 96khz

二之三、在播放列單的要轉換的音樂上,叫出浮動選單 (按滑鼠右鍵) 。使用 Convert 轉換功能,開始轉換。時間長短視你的 CPU 效率而定。以我的 AMD Duron 1.6G CPU 轉換這個 74分鐘長度的 WAV ,要花 20分鐘左右。

4 使用 Convert 轉換

最後,檢視成果。

輸出後的 new_CDImage.wav 果然體積驚人,一個 750 MB 的 44.1khz/16bit WAV 檔,轉換成 96khz/24bit 後要 2.5GB 。 放到 foobar2000 的播放清單中,檢視資訊,確定是 96khz/24bit 的 WAV 。把 Resampler 取消後,在完全不加料的情形下開始播放,音效卡顯示現在在輸出的訊號,是貨真價實的 96khz 訊號,不是 resample 後的喔。

5 檢視成果,wav格式 96khz_24bit PCM,在不使用 resampler 的情形下播放,音效卡顯示輸出訊號是 96khz

關於燒錄的部份,因為 CUE 中限定只接受 44.1khz/16bit 的 WAV 檔,所以用 EAC 生成的那個 CDImage.cue 是用不到了。實際操作時,我建議先把 CDImage.cue 切割成個別曲目的 WAV ,再一一升頻轉換。就可以用如 Nero Burning 的工具燒錄 DVD-Audio 。

樂多舊網址: http://blog.roodo.com/rocksaying/archives/844633.html

樂多舊回應
未留名 (#comment-979139)
Sat, 10 Dec 2005 21:32:15 +0800
這種把訊號升頻後再處理的技術,其實在音響界中是很普遍的應用。只談升頻,不談加 echo 、加 dither 什麼的。在本文的轉換過程中,我也只作升頻,不作 dither 及其他 DSP 。不過我也註明了,有些發燒片,像 XRCD 製作,或多或少也作了 dither 的手腳。

我手上有好幾張類比錄音時代的 CD ,例如 DECCA 的 Legends 系列,這些 CD 皆強調是將類比錄音轉成 96khz/24bit 數位訊號後,再後製成 44.1khz/16bit 的 CD 。 原始的類比錄音是否需要用到 96khz/24bit 的數位訊號,見人見智;44.1khz/16bit 規格的 CD 無法承載 96khz/24bit 的數位訊號也是事實。可是聽過的發燒友們都說,這樣的改變是正面的。

再者,近來十萬元等級以上的 CD Player 中,幾乎沒有不強調內部升頻處理技術的,不信的去翻翻音響論壇。所謂內部升頻處理,是指在接收到 CD 的 44.1khz/16bit 訊號後,立即升頻成 96khz/24bit 甚至 192khz/24bit 的訊號,然後在內部的處理中 (內部的 A/D, D/A 過程) ,全段都是用同一頻率的訊號 (前提是 A/D, D/A, OP 等都接收同一頻率的訊號) ,此一內部升頻處理技術的重點在於,讓訊號在內部的處理過程中,都保持同一頻率,而不要再做任何升降。

一台硬體升頻器,可要花上數萬元,用免費的 Foobar2000 就可以作軟體升頻器,還可以換 resample 模組 (硬體的作法可是要換晶片) ,這已經是很幸福的事了。

發燒友中,沒有人會否認,升頻會改變聲音 (否則何必花大錢去換這換那),重點是,這個改變是否讓這音樂更貼近自己的喜好。例如升頻提高傳真度、解析度。加 dither 改變聲音走向等等。

然而,我們的自製效果,畢竟比不上拿原始母帶去再製的效果。

這個自製動作,我個人總結其意義有二:

一、是把升頻後的數位訊號儲存起來,將來可以直接播放,不用再做即時升頻 (播放時才升頻) 。即時升頻動作,受到處理器的效率,會增加影嚮 jitter 的變數。先做升頻存起來,以後直接播放,可能可以降低 jitter 。

二、透過 DSP ,加入改變聲音的動作,例如 dither 、 EQ 等等,這有一點像 XRCD ,先升頻後再做 dither 等等處理,然後才後製回 44.1khz/16bit 製成 CD 。透過軟體技術,自行將聲音調製成貼近自己喜好的方式。當然要用傳統玩器材的方式也可以,只是錢包要有本錢。
darrylhsiao@gmail.com(Darryl) (#comment-1051258)
Sun, 25 Dec 2005 01:53:13 +0800
是DVD-Audio or Audio DVD,我想用NERO燒錄,但是卻告訴我格式不支援,可以請教該如何處理嗎?
未留名 (#comment-1108163)
Tue, 03 Jan 2006 23:20:31 +0800
Nero 6 似乎不支援 DVD Audio (我用的隨機版中,只有 DVD Video 的選項) 。
halamu0911@yahoo.com.tw(阿木) (#comment-1202472)
Thu, 19 Jan 2006 21:00:32 +0800
你好:我的nero7中也沒有dvd audio的選項,請問你是怎麼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