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2011-03-22

2011高雄國際Hi-End音響大展觀後感

我沒拍照。不過 my-hiend 網站有許多精彩照片,可自行觀賞: 2011年高雄國際Hi-End音響大展實況報導。 我在寫這篇記事時,也是一邊看那些照片,一邊回憶我的感想。

講座篇

我去聽了三場數位流講座,其中19日的兩場牽涉到數位技術方面的知識。

數位流怎麼會好

主講林家樑,月刊《高傳真視聽》編輯。

這場講座中主要說的是 USB DAC 這方面的技術問題。例如非同步模式、電腦作業系統中的驅動程式以及播放軟體的選擇等內容(大部份都在高傳真第361期提過)。

林編輯說目前的 USB DAC 分成三種傳輸模式,即自適應模式、廠商自定模式、非同步模式。自適應模式使用最簡單,但效果最差。廠商自定模式與非同步模式則需要安裝廠商自行撰寫的驅動程式才能使用,音響表現則要看廠商的軟體功力。

現場分別以 44.1khz 與 96khz 取樣率播放同一首曲子(好像是用軟體升頻)。有幾處內容聽起來差異挺明顯的。他也提到玩數位流時,要買到真正的高取樣率音樂,不要買到從 CD 轉錄下來再用軟體升頻的「偽」高取樣率音樂(我以前就用 foobar2000 玩過)。至於真偽的辨別方法,林編輯說可以從高音中聽出。經過反覆升頻處理的音樂,特別容易在高頻段累積失真。所以偽高取樣率音樂的高音聽起來比較刺耳、不耐聽。

最後談到 USB 線材問題。他說不同線材是有差別。但是對非同步 USB DAC 而言,線材的差異就比較不明顯了。 USB 線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它在規格上有一路負責供電 5V。這一路電力也會影響聲音。

就我所獲得的資訊來看,如果我的 DAC 同時提供 USB 和 SPDIF (光纖、同軸) 端子的話,我是不會用 USB 接 DAC 的。因為 USB 的設計規格從來都不是為了音訊傳輸所制定。所以 USB 官方的自適應模式傳輸的音訊,效果最差。 至於廠商自定模式與非同步模式,都跳過了 USB 官方規格,只是把 USB 線當成資料傳輸線在用了。 儘管如此,這兩種模式也分別有著些許問題。聽說非同步模式因為將時脈主控權抓在 DAC 手上,雖然提升了音響表現,但卻會影響到電腦上其他設備的工作。

數位流是不是垃圾換垃圾

主講林怡宏,月刊《音響論壇》編輯。

林編輯在講座中做了一個比較,那就是同一片CD中的音樂,直接放到CD唱盤播放,以及轉存到電腦硬碟,再透過數位傳輸給CD唱盤的 DAC 播放,兩者何者較佳。 我認為這個問題的答案,由聽者的設備等級而定,而且它跟數位流興起的原因有直接關係。

林編輯的答案是說CD直接放到CD唱盤播放的表現還是比較好。但是那台CD唱盤要價50萬台幣。附帶一提,林編輯也強調說數位流播放的表現其實很接近CD唱盤直接播放。

同樣的問題由我來回答,則我會說轉存到硬碟再透過DAC播放比較好。因為我的CD是放到電腦的光碟機去播的(但走數位輸出,由同一台 DAC 播放)。電腦光碟機的轉盤品質跟音響級CD唱盤的轉盤品質,那差別可大了。更別提電腦機殻內還有風扇振動、其他設備的電磁等等諸多干擾。

同樣的問題,不同的答案。因為這是拿50萬的設備跟5萬的設備比,拿雞腿跟[XX]比。答案當然不一樣。 買得起一張CD的人很多,買得起一台不到5萬元的電腦的人也不少。但買得起一台50萬元CD唱盤的人,絕對是消費金字塔頂層的極少數人。如果多數消費者以低廉許多的價格,就能得到接近的音響表現,那多數消費者自然會採用便宜的方案。這就是林編輯說的「數位流的超值性高」,也是數位流興起的重要原因。

林編輯在講座中也分享了關於數位傳輸端子的使用經驗。在電腦領域中常見的數位音訊傳輸端子有三種: USB, 光纖, 同軸三種。其中光纖和同軸的材質差異,一直是多數音響迷爭議不休的問題。林編輯說他的電腦是用光纖接出去到 DAC 的,因為電流干擾比較小。他也說曾經在專業錄音室中,聽過專業音響設備用光纖接出到 DAC 上播出的效果,是非常的好。

我也是用光纖接到 DAC 上,理由和林編輯一樣,防電流干擾。畢竟我的電腦同時也是我平常工作用的電腦,在播放音樂的同時,我也一邊在瀏覽網頁、打字、讀寫硬碟等等。電腦上同時有許多電子設備在活動著,電流干擾不可小覷。

但就我所知,在不同環境下,普遍是同軸數位線的表現較好。因為光纖數位線端子的品質,普遍都不好,影響音響表現。

林編輯在講座中還分別播放了一首音樂的 CD 版與錄音室母帶版(我記得是24bits/96khz錄音取樣率)讓大家感受一下差異。不過我個人只聽得出兩三處微小的差異,慚愧。

展房篇

南方音響

南方音響跟去年一樣,不賣器材只聽音樂。我去了兩天,兩天都有去南方音響的展房坐著聽音樂,總共約聽了5、6首曲子吧。其中印象深刻的就是赫倫尼可夫的鋼琴協奏曲第2號(Khrennikov Tikhon, Concerto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N2 in C major, Op. 21),不只是作曲家的背景特殊,其音樂也相當好聽。我後來還上網搜了一下,意外地找到樂迷分享的線上聆聽錄音。

南方今年一樣是走數位流播放,在換播曲目時也有提到光纖與同軸的事。他說就材質而言,理論上是光纖最佳,但就實際聽感經驗,一般卻認為同軸的音響效果好。關於這個問題,南方說他所知最可靠的解釋指出問題在光纖傳輸器件(TOSLINK)。 解釋說大多數消費電子產品採用的 TOSLINK 都是廉價品,品質不好。在光電轉換過程中會出現諧調,故使其音響表現不如同軸數位線。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理論與設計規格而言,數位傳輸線的優劣應該是 光纖 > 同軸 > USB。但實際上,電腦領域的數位流卻是 USB 線最普及,同軸音效最好,光纖居末。

雅瑟

每年必聽的展房。雅瑟也是4樓所有廠商中,氣氛最像是在賣視聽家電的,每逢換曲時間,展示人員就會拿出小海報宣傳。當然啦,他們家開出的產品組合價也真的是「平實」的家電價格。Mini-One 家庭劇院組合,5.1聲道加環繞擴大機,報價98,800元,不到十萬。拿到4樓其他展房去問,大概只能買一隻喇叭吧。

今年雅瑟的展房入口不在主動線上,要走一小段走道。本來我以為動線不佳會影響參觀人數。沒想到兩天去看,每次都是坐無虛席。我都搶不到可以拿CD的皇帝位,哈哈。

說到聲音表現,那還是一貫的精準表現。畢竟我每天都在聽我電腦旁的那一對 S-520,雅瑟喇叭的聲音早習慣了。今年真想換一對鑽石系列來享受... 戒急用忍。

征宇 - 留香室

只展出一對 mini-Zenith 喇叭。那對喇叭不論是在視覺上還是聽覺上,都可稱得上氣勢磅薄啊。 播放器材也是自家的數位流器材,還有LCD面板顯示曲目資訊。 不虛此行。

雅士 - 蘭香室

極小的 Chordette 器材組合,以及造型特立的 CABASSE 同軸喇叭。

Chordette 的產品,我首先知道的是那台有著一個放大鏡的 DAC。今年看到了整套組合,而且尺寸都一樣大小。DAC + 前級 + 後級一起架在專用器材架上,竟然還比一顆書架型喇叭小。佩服佩服。

CABASSE 同軸喇叭,外觀就是顆球插在竿子上。現場聆聽時,很難感覺聲音只是從那兩個球發出的。 現場播放的一首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的錄音,我聽起來特別熟悉,好像跟我家裡那一片CD是同一首錄音。

李氏音響

我聽了兩首現場演唱的影片。一首是樂團配一位東方女歌手獨唱,我覺得不適合他家的喇叭。另一首聽起來就好得多。 本來感想是聲音表現平實均衡,沒有什麼過錯啊。又多看了一眼搭配的器材,才知話說得早了。 他家搭配的器材也太樸素了吧。喇叭單體那麼多顆,喇叭線卻只跟我接雅瑟 S-520 的一樣粗(300~400芯左右的裸線)。 展房空間也沒做什麼處理。

聲音表現平實,但器材樸素。所以我聽到的內容,應該不是他們的最佳演出。

偉盛

全套自家組合,從喇叭一路包到電源供應器。現場主打的是 Audiopoint 品牌,屬於比較高價的產品。 整套系統搭配起來聽得很舒服。

我把它們列入我的系統升級考慮清單。

谷津

谷津(DA&T)沒有自己的展房,但有許多經銷商展銷他家最新的產品: HA-2 (DAC/前級) 與 XP-200 (後級)。 定價倒是比去年的主力產品(U1/U2/B-80)要高出二倍有餘。 經銷商多,搭配的喇叭組合也就多。現場聽起來,表現也不輸國外的大傢伙。

只是現場的定價好像比前陣子在網拍上看到的定價多了900元。這表示原物料上漲所以跟著反應成本嗎?

軟體

今年賣藍光影碟的廠商變多了。不過藍光影碟都是大廠錄製出版,所以不同廠商展售的藍光影碟大致上都相同。不像CD錄音小廠品牌眾多,各家賣的都不一樣。 藍光影碟畫面精細,音質又比CD的規格高。拿來聽現場演奏會,想來會很過癮。 不過賣軟體的廠商,擺得都是二聲道喇叭,不能表現藍光影碟多聲道音效的實力。

照慣例,淘了三張CD回家享受。

樂多舊網址: http://blog.roodo.com/rocksaying/archives/15417119.html

樂多舊回應
Tzaralin@gmail.com(Tzaralin) (#comment-21677761)
Wed, 23 Mar 2011 04:43:32 +0800
謝謝您來聽講座

比較遺憾的是
當天準備了PowerPoint,結果大會的投影機沒幫我準備好,臨時找不到傳輸線,以致於我得全程用講的,不能圖文並茂,讓大家輕鬆吸收。所以用講的,難免紊亂,內容聽來就會沉重了。

總之,未來希望可以多多互相交流玩數位流的心得。

CHEERS!!

Ta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