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2008-10-21

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文獻可以上推到一百年前

根據最近一年來的金融危機可知,未來五年內的學術市場,經濟學者將大量投入在貨幣金融理論之中。要寫論文,就要往這裡鑽才有搞頭。

但個人在閒聊過程中,卻查覺到有人認為這方面由衍生性金融商品所造成的金融危機,沒有可用的理論文獻。我不認同這種看法。事實上,衍生性金融商品並非今日才有的,衍生性金融商品的相關文獻甚至可以上推到一百年前,也就是在貨幣制度從金本位制度轉向紙幣本位制度(信用本位制度)的時期。「衍生性金融商品」有一個古老的詞彙,其名為「信用創造」。

商業銀行的所謂「信用創造」之所以可能,只是因為短期信用的流通等於貨幣的流通。因此,創造信用就是創造貨幣。對這個神秘而又似乎邪惡的現象要想了解得更清楚,我們再來把支票(或活期存款)和銀行鈔票比較…

如果甲銀行認為10%的準備是適當的,那麼,它只能把存入的現金貸出90%。但是信用擴張的過程並非到此為止,因為這90%也會變成乙銀行的一筆原始存款,於是乙銀行又可把這筆存款的90%貸出。這樣輾轉下去,當這個過程繼續普及到整個銀行體系的時候,放款總額就會高到最初那筆存款額的九倍。這個「銀行業的謎」在於某一定額的現金成為巨額的信用和存款的基礎。

貨幣和信用成為一個東西,其中的複雜性,嚴重地妨礙了經濟安定和幣制安定的達成。

洛卜克,《自由社會的經濟學》,1937/1991

隨著貨幣制度的改變,今日人們的用語和百年前人們的用語有些許錯位。古人口中的黃金,相當於今人所說的貨幣;而古人口中的貨幣,卻是今人所謂衍生性金融商品了。在閱讀那些早期文獻時,有必要注意到用語的錯位情形,才能理確當時人們討論的內容。

最後附帶一提,貨幣問題還有個難關,就在於信用的迂迴生產過程。信用生產結構的迂迴,使得任一信用商品的崩潰,會延遲反饋。例如一年前的次級房貸危機,其真正的影嚮力就延遲了一年才反應(希望它僅止於此)。

樂多舊網址: http://blog.roodo.com/rocksaying/archives/7414551.html

樂多舊回應
inpines@gmail.com(同人) (#comment-17799249)
Fri, 24 Oct 2008 12:10:55 +0800
不知為何引用沒有成功。

正巧同人最近看了石頭成最近寫的文章,提到衍生性金融商品「信用創造」的古老詞彙,我發現軟體開發與財務金融雖然領域不同,但以金融的信用創造相同的觀念似乎可以用來解釋軟體缺陷的信心崩潰。畢竟經濟學是用來解釋社會現象,而軟體專案開發其實並不脫離經濟學可以解釋的範疇。

從石頭成引用的文獻資料可以理解,商業銀行的所謂「信用創造」之所以可能,只是因為短期信用的流通等於貨幣的流通。因此,創造信用就是創造貨幣。而石頭成還提到信用生產結構的迂迴,使得任一信用商品的崩潰,會延遲反饋。

用同樣的邏輯來看,專案經理利用軟體缺陷的創造信用來進行短期信用的流通,把 bug fixing 變成 feature request 的好處就等同於創造軟體缺陷貨幣的流通。然而,把 feature request 變成信用商品的後遺症,正是讓信用生產結構的迂迴,使信用崩潰延遲發生。所以我們在即將驗收時才發現 bug 改不完,其實是一種信心崩潰的必然結果。

閱讀全文:軟體缺陷的信用創造
未留名 (#comment-17800929)
Fri, 24 Oct 2008 16:25:13 +0800
看看這篇 再看您之前王先生的那篇文章
會相當有感觸

商人的本質是賺錢
方式不同、....道德感也不同
aspire@kimo.com(匯市人) (#comment-19040031)
Mon, 04 May 2009 11:30:09 +0800
「有人認為這方面由衍生性金融商品所造成的金融危機,沒有可用的理論文獻。」這句話其實是有道理的,因為不同的時間背景,有著不同的經濟規模及影響因素,會造就不同的結果!

所以後來有個混沌理論的產生,來敘述不可將已發生的歷史認定為固定的模式,也就說是曾經發生過的模式出現在現在的機率是不大的!可是無論如何,經濟趨勢的發展卻是不斷的在讓整個發展的規模呈現出一個有規則的模式,簡言之,這個理論就是碎型幾何的應用!

其實有許多的實例可以說明模式不能固定的,如巴菲特當初的成功模式,並不代表他可以以他原有的模式而安然的度過現今的金融風暴!
未留名 (#comment-19177737)
Wed, 20 May 2009 16:02:13 +0800
我實在不認為把社會現象當成自然現象來處理,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現況。

混沌理論本身是用於解釋自然現象的。但混沌理論所涉及的因果論也常常出現在社會現象中,所以我們偶爾用於"譬喻"社會現象的迂迴性。但我們依然不該將兩種現象混為一談。

如果,我們把衍生性金融商品視為一種「自然物質」,那麼我們確實不能用貨幣的性質去看現在的金融危機現象。就如同我們不能用鋼鐵的性質去解釋木材的分解現象。鋼鐵的分解與木材的分解完全是不同的化學作用所致。

但是衍生性金融商品是一種「自然物質」嗎?就我所知的物理學知識中,它不是。那麼我只能將它視為一種人類行為的概念。而它的概念和我們現在使用的貨幣概念如出一轍,亦即我們不會在同一時間領出全部的數額。故我們利用時間差,或提前、或延後地,挪用它們去調度資源從事生產行為。

一但上述環節出現調度差錯,就會牽動到一整個迂迴的生產結構,例如金融風暴。
hasrhgni@msn.com(桃園小白) (#comment-19547473)
Fri, 17 Jul 2009 10:52:58 +0800
看了石哥的這篇文章,小弟的感觸是" 都是苦了不懂此一現象的善良老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