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供貨廠商,看興奇與 PCHome 的網購龍頭之爭
今天在逛部落格時,無意中看到一個熟悉的字眼,那就是「興奇科技」。「興奇科技」是「Yahoo!奇摩購物中心」的平台業者。「Yahoo!奇摩購物通」則是另外一間,別弄混了。這字眼之所以引我注意,則是工作業務有相關。
興奇科技挑戰PChome網購龍頭寶座
今年最火紅的電子商務公司是誰?答案是興奇科技。興奇科技是Yahoo!奇摩在電子商務B2C(企業對個人交易)的合作夥伴,兩年前,興奇年營收僅七億九千萬元,兩年後卻成長五倍,今年營收挑戰五十億元,步步進逼今年營收六十億元的網購龍頭PChome。
摘自《商業週刊》第992期/文.曾如瑩
我在一間百貨流通業公司擔任 MIS 兼電子商務系統專員。該公司除了批發賣場、自營連鎖門市以外,也有心擴展網路購物方面的業務,於是跟興奇、PCHome 以及其他網購平台都有簽約提供商品,奈何業績平平,幾個網購通路的單月總合業績還比不上一間 C 級直營門市的水準。今天老闆又為了網購業績的問題,開了次討論會議。但我公司的業績如何不是本文主題,我今天是來爆些料,從供貨廠商的角度看興奇跟 PCHome 這兩間網購平台業者。
從供貨廠商的角度來看,興奇和 PCHome 的合作方式相同。沒有購物車,一張訂單一組商品;平台業者收錢,廠商出貨,每月整批請款;再者抽佣比例也相同。因此供貨廠商這一方面的作業流程都一樣,連我為公司的進銷存系統撰寫這兩家平台的訂單轉入功能時,其差異也只是訂單資料的來源不同而已。
這裡要談一些資訊技術性內容。每間公司內部自有一套進銷存系統,而網購平台上的訂單幾乎不可能直入供貨廠商進銷存系統的客戶訂購單。供貨廠商若不想由業務助理將網購訂單人工輸入到進銷存系統,就得要設計一套資料中介輸出入系統。在公司中,這工作自然由我這個電子商務系統專員來做 (抱怨一下,這些網購平台業者的供應商後台介面,沒一個符合 SOA 精神,全部都是「人工作業導向」,聽說這叫「使用者友善介面」?其中「東X」最極端,擺明要業務助理用滑鼠從頭點到尾。如果有一百個商品要拉單,就要點擊開啟一百個頁面。想讓業務助理得「強迫症」,這倒是個好方法。為了對付「東X」,我可著實花了不少功夫。)。我設計資料中介系統時,興奇和 PCHome 兩者的訂單類別繼承自同一個訂單類別,而只有 readOrderSource() 行為的實作內容不同,亦即兩者只有下載的訂單資料格式不同,只要實作不同的 readOrderSource() ,將它們的原始訂單讀入與重整後,就可以得到相同的結構性資料。這些訂單內容一經資料中介系統處理後,轉到業務、會計及倉儲物流部門時,經手人員除非特意去看單子的抬頭,否則分不出他們處理的是來自哪個網購平台的訂單。
上述的資訊技術內容,顯示這兩者牽涉到人工作業的後端作業流程完全一致,這意味可預期的作業流程差異成本為零。不會因為作業流程差異而帶來額外的處理成本,訂單來源愈多則邊際成本遞減。因此對供貨廠商而言,多數會同時跟這兩家網購平台簽約合作以求綜效,甚至會提供這兩家網購平台相同的供應商品。在這種情形下,很容易直接比較這兩家網購平台業者的業績差異。業績差異有多直接?以下是一段對話記錄。
總仔:副理,網購這個月的業績多少? 副理:報告總仔,網購這個月總合業績一共 X 萬。 其中興奇佔 Y 萬, PCHome 佔 Y 千。 總仔:(不悅) 怎麼 PCHome 這麼少? 副理:......(看向主任) 主任:我猜想是通路差異,畢竟公司在這兩個通路上提供的商品 與售價是一樣的。業績差了十倍,也許表示我們的商品不 適合在 PCHome 這個通路上賣。 總仔:你怎麼不在 PCHome 那邊多下點功夫? 主任:總仔, PCHome 那邊很麻煩,一下說跟興奇的商品不可以 相同,一下又說這商品不好、那商品不要。興奇都沒這麼多 意見。而且我們自己員工上網觀察也發現,我們的商品在 PCHome 前台上,幾乎都沒版面曝光。 總仔:既然如此,那你擬份報告,分析一下值不值得跟 PCHome 合作下去。 主任:是的,總仔。
想當初公司分別與 PCHome 、興奇談合約時, PCHome 那邊的態度就擺很高。再者公司的商品以生活百貨為主,雖然單價不高,但恰好是女性消費者會購買的種類。 PCHome 不要,興奇很歡迎; PCHome 不給版面曝光,興奇很積極。這一年下來,果然明顯反應業績差異。
樂多舊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