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2005-07-10

奧地利經濟學派 (Austrian school)的特色

奧國學派(奧地利經濟學派)由孟格爾 (Carl Menger) 奠基,並得到龐巴維克 (Eugen von Böhm-Bawerk) 和維塞爾 (Friedrich von Wieser) 的支持而成形。第三代的代表人物是米塞斯 (Ludwig von Mises) ,第四代則是海耶克 (Friedrich A. Hayek) 。奧國學派的方法論基礎在孟格爾所著的《國民經濟學原理》,而米塞斯所著的《經濟學的最後基礎》則可視為近代奧國學派方法論之大成。

六個共認的特色

  1. 個人主義方法論。經濟現象的解釋,必須回歸到個人行為上。
  2. 主觀主義方法論。經濟現象的說明,需訴諸於個人主觀的感覺、判斷。
  3. 邊際主義方法論。所有的經濟決策,其價值、成本、收益、生產力等等,都由最後加入的那一單位來決定。
  4. 嗜好和偏好。個人對於財貨和服務的主觀評價,決定了等於它們的需求。
  5. 機會成本。
  6. 消費和生產的時間結構。人對於目前的貨品比對將來的貨品重視,每個人都有時間偏好。要人現在不消費而行儲蓄是有損失的;生產者為了樣一筆生產要素能製成更多的貨品,則須利用費時較多的迂迴生產過程才能辦到。這些時間結構,形成了利息和資本。

兩個具爭議的特色 (由 Mises 提出)

  1. 消費者主權。
  2. 政治的個人主義。

奧國學派的歷史

1871 年,奧地利的孟格爾 (Carl Menger) 出版《國民經濟學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 一書。同年,英國的傑逢士 (W.S. Jevons) 出版《政治經濟學理論》(Theory of Political Economy) ,三年後,法國的瓦爾拉斯 (Leon Walras) 出版《純粹經濟學的要義》(Elements of Pure Economics) 。此三人在彼此不相識、各自獨力研究的情況下,不約而同的提出了邊際效用遞減的原理,作為新的經濟學的基石,展開經濟學上的邊際革命 (Marginal revolution) 。

奧國學派和洛桑學派 (由瓦爾拉斯及柏拉圖 (Vilfredo Pareto) 所創) 、劍橋學派 (由 馬歇爾 (Afred Marshall) 所創) 雖然都強調邊際主義,但由於一些差異,使奧國學派和其他邊際學派分道揚鑣。

奧國學派並不使用數學方法,因此他們的邊際概念與其他邊際學派多少有點差別。對後者來說,一個變量的邊際價值是指 "整個" 變量的瞬間變化率;但奧國學派卻採用了離散變量。邊際效用概念及其遞減的觀念,對奧國學派來說並不是指心理滿足本身,而是這類滿足依次的邊際評定。

在「邊際效用」中,其他學派重視的是前者 - 邊際的 - ,奧國學派更重視的是後者 - 效用 - 。孟格爾認為他的理論顯示了主觀的 "效用" 考慮,決定了價值是由消費者行為單獨決定的,而非馬歇爾經濟學所說,由主觀的效用和客克的有形成本共同決定。對於孟格爾及維塞爾而言,成本只是一種為了獲得更高的偏好效用,而被有意犧牲的預期效用 (消費與生產的時間結構) 。在其他邊際學派的理論發展過程中,人們幾乎花了整整20年才認清邊際效用價值理論直接表明了邊際生產力分配理論。

關於消費與生產的時間結構,在龐巴維克的著作中《資本與利息》(Capital and Interest),得到更進一步的擴充。龐巴維克藉由「迂迴生產理論」清楚說明了資本與生產結構的關係,並更進一步地解釋了利潤的來源並不是來自資本擁有者 (即資本家) 對勞動的剝削,打擊了古典學派與馬克思主義者所抱持的勞動價值理論。

關於主觀主義方法論,則在米塞斯手中得到進一步的擴充。米塞斯擴充了主觀主義方法論於貨幣理論上之應用,其代表作《貨幣與信用》(Money and Credit) 於1912年出版,並因該著作而廣受尊敬。海耶克在其自傳中指出,在一次大戰後,德、奧兩國面臨了惡性的通貨膨脹現象,而米塞斯也許是當時德語世界中唯一了解原因的人。熊彼得 (Schumpeter) 在其著作《經濟分析史》中指出「在貨幣理論中,米塞斯實際上創立了米塞斯學派」。米塞斯著作等身,代表性著作尚有《社會主義》(Socialism)、《人的行為》(Human Action)、《History and Theory》、《經濟學的最後基礎》(The Ultimate Foundation of Economic Science)。

關於個人主義方法論,則透過海耶克關於「認識論」的解釋而得到進一步的擴充。「認識論」的特徵是強調人的無知,亦即海耶克的哲學基礎來看於「不可知論」。 不可知論的基本觀點是所有人的知識皆有侷限,無人可以通曉一切。人類這種相對無知狀態是無法彌補和克服的。這種理論產生於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近代的代表則有英國哲學家休謨 (David Hume) 、德國哲學家康德 (Kant),現代則有奧地利哲學家馬赫和波普爾 (Karl Popper) 。由於不可知論的影嚮,使 海耶克強調個人主義,反對集體主義;並強調市場對於人類的知識發掘行為上之重要性。

芝加哥學派 (Chicago school)

三個特色

  1. 實證經濟學
  2. 自由市場
  3. 重視貨幣

與芝加哥學派的差異

  1. 不強調實證。由於奧國學派的方法論強調個人主義和主觀主義,故其經濟分析係立基於理性的演繹,而非實證的分析。常用邏輯的解說方式表現經濟概念,懷疑使用大量數學與計量模型的經濟分析。他們強調,經濟學是對於「人的行為」的研究,而對於人,並沒有固定不變的東西,這和自然科學的機械導向完全不同
  2. 貨幣市場的差異。奧國學派 (主要受到米塞斯與海耶克的影嚮) 主張「金本位貨幣制度」。芝加哥學派則否,其貨幣理論,主要是針對「信用本位貨幣制度」,政府應維持穩定的貨幣數量增加率,以「法則替代權衡」,不要以人為措施調整貨幣體系。在金本位貨幣制度下,政府沒有施展貨幣與景氣權衡政策的空間,除非政府能夠無中生有地鍊製黃金。相較之下,印製紙幣就顯得非8簡單了,印製紙幣變成了現代鍊金術。

Reference

  • 吳惠林,自由經濟大師神髓錄,pp.3-19,遠流出版
  • 施建生,奧國學派的演變,pp.109-112,經濟前瞻 2002年5月
  • Israel M. Kinner,Austrian School of Economics,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
  • 休謨 (David Hume),人性論 (The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商務印書館出版
  • 米塞斯 (Ludwig von Mises),人的行為 (Human Action) ,遠流出版
  • 米塞斯,經濟學的最後基礎 (The Ultimate Foundation of Economic Science),遠流出版
  • 梁小民,海耶克經濟思想述評,遠流出版
  • 海耶克 (F. A. Hayek),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 (Individualism and Economic Order),遠流出版
  • 陳奎德,海耶克,東大圖書出版
相關文章
樂多舊網址: http://blog.roodo.com/rocksaying/archives/253960.html

樂多舊回應
未留名 (#comment-1530295)
Wed, 15 Mar 2006 17:33:16 +0800
我也是奧國學派的支持者,對米塞斯及海耶克的學說更加由衷佩服。可惜,海耶克之後,奧國學派青黃不接,現已無復當年之風采,可惜可惜......

以下是本人及女友的blog,題材包括經濟學、心理學、歷史、音樂及其他等,歡迎指教。

http://potataochick.wordpress.com/
webber2599@yahoo.com.tw(webber) (#comment-1648394)
Fri, 31 Mar 2006 13:17:53 +0800
你好!
前些日子,在經濟前瞻三月刊中,看到了一篇論"行為經濟"的文章,其主張:經濟活動的研究,不能離開人的行為、生活;機械式的數學模型,並不能充分考慮到多變的人類。敝人主觀的認為,其與奧國學派、古典學派,有著類同的思想。
但是,不可否認的,在經濟史的發展中,"計量經濟"絕對佔有一席之地,它將統計應用到理論之中,提供一個確切的思考方向,有些甚至考慮到時間問題〈儘可能接近人類〉。
自我主觀感覺,前者有一種,自我理想化,沒有數據為證;而後者則是一種思緒的條理化。雖然主觀認為,發展到最終,人們還是將會回到了最初:以人的行為為出發點。
這兩者間,是否有共存而不相互牴觸的可能?抑或,只是絕對的單一選擇?希望能聽聽別人不一樣的意見,謝謝^^
未留名 (#comment-13565719)
Wed, 01 Aug 2007 02:52:17 +0800
你好 最近讀到一個名詞 The Austrian Model of the Business Cycle 請問可否解釋一下 這是什麼意思嗎?
謝謝
未留名 (#comment-13775475)
Thu, 02 Aug 2007 19:36:23 +0800
Francis 你好

你的問題回覆於《The Austrian View of Business Cycle》。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