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ovate 2013 IBM 開發者大會記事
今年的 Innovate 2013 IBM 開發者大會 在 8月20日舉行,地點換到台北國際會議中心。我 8月初才在同樣的地點參加了 COSCUP 2013 ,隔不到兩週又再度重臨此處,真是巧啊。 今年 IBM 也和 COSCUP 一樣在與會識別證上用了 QR Code 和 RFID 技術,加速報到和議程活動簽到的處理速度。
今年 Innovate 2013 有四個主角,分別是 Mobile, Cloud, Social, Big Data。這四個主角, IBM 都有一套對應的解決方案,如果再加上工程面的持續交付 (Continuous Delivery,產品 DevOps) 剛好湊五個。在我看來,五套解決方案就像中國五行要素一樣,具備五行相生的關係。對跨國企業來說,這五套解決方案不能單純地視為五套獨立工具來看,而要將它們連結起來,才能獲得它們的相乘效應,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利潤。
我不是 IBM 業務,說這些可不是要大家一次買五套。我喜歡參加 IBM 開發者大會的原因就是它的議程內容從來不缺基本概念的介紹。各位首先要參悟 IBM 提到的那些觀念和概念,再去考量該如何實踐、或者採用哪一家的解決方案。
Software Innovation Equals Business Innovation by Walker Royce
講師 Royce 說在 Mobile-Cloud-Social-BigData 的時代,軟體開發人員正面臨了一項嚴苛的挑戰,這項挑戰來自於客戶期望更多的軟體功能,卻又壓迫更短的開發時程。想要應付這項挑戰,軟體開發人員需要的不只是軟體設計技能,還必須要具備經濟技能。我在此補充,這邊說的經濟技能不是各位在大學一年級從黑板上學到的那些曲線函數,而是更基礎、更核心的經濟學內涵。 Royce 說軟體開發人員需要了解的經濟技能包括業務溝通與談判、組織分工與協作、企業營運與軟體開發兩方面的流程簡化等等。這些內容通稱為軟體經濟學,而且在將來會愈來愈重要。
我必須要說,今年議程最重要就是開頭這一場。我在本文一開始說 Mobile-Cloud-Social-BigData 的解決方案必須要連結起來,就是這場議程提到的事。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 Mobile-Cloud-Social-BigData 的連結關係。智慧型手機與平板等移動式資訊設備(Mobile),提供使用者隨時隨時存取資訊的能力。而社交網站(Social)為使用者提供輕鬆發佈消息的管道,因此使用者可以用他的移動式資訊設備隨時將發生在他身邊的最新消息張貼到網路上。社交網站需要雲端架構(Cloud)為全球大量的使用者提供不間斷地服務,以及儲存使用者發佈的資料。隨著使用者的辛勤提供,雲端上的資料以分秒為單位快速累積成了 Big Data 。 事實上,這四者間彼此是相生相成的關係。你可以任何一項為起點,衍生出其他三項的必要性。
Mobile-Cloud-Social-BigData 這四象所帶來的資料有 4V 特性,第一個 V 是未組識(80%資料未曾組識化),第二個 V 是速度(快速更新,隨處可見),第三個 V 是可信度(可信度不是100%) 第四個 V 我不記得了。因此面對這些龐大無比的資料量,我們需要經濟化管理、降低變異數以及更智慧的分析,減少大量資料的雜音(noise),找出隱藏其中的客戶需求信號(signal)。
說起來,這好像是總體經濟學必修的研究方法。就像議程開頭所說,要連結這些龐大的資料去因應瞬息萬變的客戶需求,已經不是單純的軟體技術問題了。所以 Royce 說自己的頭銜是軟體經濟學家,他說企業資訊系統的管理人員,需要學習從經濟學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利用 Mobile-Cloud-Social-BigData。
Business In Motion by Alain Azagury
第一場議程基本上是概念說明。第二場才開始介紹到 IBM 的解決方案。
第一場議程提到軟體開發面臨客戶期望更多的軟體功能,卻又壓迫更短的開發時程的挑戰。針對此一趨勢,軟體開發流程日漸重視持續交付 (Continuous Delivery) 環節。IBM 提出的解決方案就是 DevOps。 DevOps 可協助軟體開發者壓縮、加快軟體生命週期,滿足客戶要更短的開發時程之要求。
延續第一場內容,這一場也不斷提到 Mobile-Cloud-Social-BigData 的連結關係。
Azagury 建議各位軟體開發人員: You don't need to develop mobile app, but you should thinking mobile first. Engage anyone, anytime, and anywhere.
還有個重點, Azagury 說 Big Data 是未來的天然資源,但卻不像石油。石油是愈挖愈少,而 Big Data 卻是愈挖愈多。 這不禁讓我想起當年在碩士論士中針對智慧財產權特性推導的一個命題:知識具有「用而愈增,不用則損」的特性。正是基於此一特性,所以我堅定地站在 Copyleft 這一端。 回到正題,我們使用 Big Data 卻也同時生產 Big Data ,所以我們不必擔心 Big Data 會用完,它愈用愈多,商機無窮。那麼如何發現商機?你需要的不只是工具或解決方案,還需要具備適當的觀念,也就是第一場議程告訴你的事。
台灣研發大未來座談
座談者有 IBM 自家的軟體開發中心副總經理、 Evernote CEO 、交大經營管理研究所教授、MIC 研究總監四人。
座談會上,交大教授説了句實話,台灣有一半資訊系學生並不適合這行業,他們缺乏架構觀。但我又想到台灣濫設大學,濫招大學生的事。我記得教育界就有人說台灣的大學生至少有一半是根本不適合或不需要唸大學的,還說台灣的大學只需要保留50間以下(現有數量的三分之一)。這兩方面一聯繫起來,就看得出交大教授說的事,其實是台灣產學間的普遍問題。既然有一半的大學生不適合或不需要唸大學,那麼他們將來畢業後,其專業能力也就不可能符合相關產業的工作需求。
座談中還說好的軟體人才要 bussines inside, 有跨界思維。說話這不正是在形容我這種人嗎?不過在台灣,我這種人是少數派中的少數派,寫程式的 MBA? 不論歸在哪邊都有格格不入的感覺。雖然就我看來,是台灣的學生普遍學的太窄了。
什麼叫經濟學思維,我就老王賣瓜一下,列幾篇自己以前寫的文章:
對企業和軟體開發公司,這場座談會有一項重要建議,那就是 Less app, more API(這裡的 API 是指 Web 服務的API)。沒記錯的話,這是 Evernote CEO 說的。
當你看到各家手機系統宣佈自家的 App 市場的上架數量和下載數量屢創新高,聽聞政府正在鼓勵業界投入 Mobile App 開發,你是否正想像著自己投入開發 Mobile App 並賺錢?那就慘了。請看「COSCUP 2013 與會記 - 第二天」的內容。在 COSCUP 2013 中,就有業界人士指出 Mobile App 的開發公司去年倒了一半。就算沒倒的,他們的收益也很難養得起一間公司。COSCUP 2013 的議程還指出 Mobile App 這行正走入網頁代工、低價競標的處境。對企業來說,這代表 Mobile App 是可以輕鬆外包(outsourcing)的工作。
可以被 IBM 邀請上台參加座談的人物,豈是消息閉塞之士。COSCUP 2013 上說的產業現況,他們自然也知之甚詳。所以他們建議在場的企業資訊部門的決策者與管理者,不需要投入太多資源去開發 Mobile App ,而要多多開發 Web 服務的 API 。 Mobile App 這東西只需外包、甚至讓使用者自己去開發就好了。而且下午的議程,就有一場在談企業的 API 獲利模式。足見 API 的重要性。
The Internet of Things, Jazz 平台和物聯網
講師說議程的標題「流程加速,開發更飆速! 業務開發流程優化指南」好像跟他要講的內容不太一樣,那些行銷班想出來的標題果然很難懂。其實他要講的是 Internet of Things (IOT) 和物聯網。雖然廣義來說,物聯網也是一種業務流程。
Jazz 平台具有很高的介面共通性,可以很輕鬆的擴充連接它的工具。這一點和物聯網可以擴充連接設備的特性一致。
API 可以透過 Jazz 平台的共通介面,接上 Jazz 平台。而行動設備(mobile device)再透過 API 接上 Jazz 平台, Jazz 平台就可以實現各端點之間的資訊互通目的。 找個實際的產業情況來說,這就是物流業者現在最想做的事。他們一直想把員工手上的盤點機換成一般的消費性手機,用軟體的 Mobile App 取代硬體裝置。那麼就把 Jazz 平台作為資訊儲存中心,提供 API 讓 Mobile App 使用,員工就可以在手機上安裝 App 接上物聯網。
這個議程還提到一件很趣的事件,IBM 正把 Eclipse 搬到網路上,變成一套 Web IDE (Orion),讓大家可以在雲上直接開發軟體。
跨地介面共享、支援多種語言,API 同步開發零時差
說真的,這個標題還真是看不出重點。什麼跨地介面、支援多種語言的都扯不上。這場議程的重點就是多多開發 Web 服務 API ,然後討論企業的 API 獲利模式。
現在的網路是由 Rest API 主宰的時代。 API 經濟正在崛起。
說到 API 和購物網站管理後台,我就有一個深刻經驗。我數年前(大概是2005~2006年)在百貨流通業當 MIS 。那家公司的百貨商品同時在 PCHome 、Yahoo 和東森購物網站上架。那時公司上架的商品數量基本上是以百件為單位。我如果不想要上班後就點滑鼠更新商品庫存到下班的話,那就勢必要用程式化的手段,將這三處購物網站的商品庫存量和公司內部的 POS 系統同步。但不幸的是,這些購物網站的商品管理系統只有所謂的管理後台,沒有 API (見「看興奇與 PCHome 的網購龍頭之爭」)。為此,我直接觀察他們的 HTML 內容,找出表單送出的資料內容,再用 PHP 的 curl 庫對他們的網站系統 POST 表單,完成程式化同步目標。這正是在 RESTful 還沒普及之前,最原始的 mashup 方法 (也是廣告回應 robot 程式的濫觴)。如果有 RESTful API ,我根本不用那麼辛苦去觀察他們的 HTML ,猜測他們的資料格式。
當然,我們最關心的還是獲利。
這場大會中一再強調的 API ,其實就是 COSCUP 2013 在講的 OpenData 。 不過 API 的內容比較廣,涵蓋了公私部門以及開放與私密資料。
從簡報中看得出我國的 OpenData 提供的幾乎都是靜態文件。這顯示我國政府機關的資訊部門或其外包廠商,還沒有搞懂 OpenData 的本質是 Open API 。
雲端
不想打字了,放圖就好。
歷年參加 IBM 開發者大會的記事:
- 2006 RUP, CMMI, Agile Method。
- 2007 Jazz (未留記事)。
- 2008 Rational Team Concert。
- 2010 Smarter planet。
- 2011 Software, Everyware。
- 2012 ALM 軟體開發生命週期。
樂多舊回應